自我意识进化论 ---心理治疗的使命(之六)


上节重点

今年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想改革开放经过的历程,其实也正是中国人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这种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奠定其基础的,乃是发生于农村村民的土地包产到户这样的实验性改革!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令到中国人开始拥有私人财产!从此,中国人的自我意识随着私有财产意识的建立而拥有了难以摧毁的形状。  

然而,仅仅将自我等同于于财产,金钱,无尽的环绕金钱的奋斗成功,在今天的社会中,又正在面临新一轮的挑战:我们社会普遍存在的焦虑,空心病,就其深层次而言,可以看成是自我意识的新的危机的出现。

如果将自我意识看做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进化的历程,则危机即是威胁,又是机会。心理治疗师所面临的任务,如果从文化进化这样的一个位置上予以定义,则意义将炯然不同。



自我发展层次理论是个拥有漫长传统背景的理论。

它最早来自皮亚杰,然后是科恩伯格---这不是研究精神分析的科恩伯格,是研究道德的科恩伯格。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层次论,科恩伯格提出道德发展层次。

接下来,自我人格的发展层次理论出现了:列文格、罗伯特凯根。列文格是个重要人物,他有一本书:《自我的发展》,有中文版,不太好读。他对自我发展有一个纵贯的研究,讨论了很多精神分析的自我发展理论。但他是个科学心理学家,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明了一套测试,测试的是人的自我发展层次。这套测试蛮成功的,不断被后人研究和发展。
 
我们现在重点介绍罗伯特凯根的理论。这个理论回答了我早期学习应用精神分析的自体心理学时一直无法解答的难题:

一个人的自体客体既然是不同种类的,那么它是否在一个人一生中有一个不同层次的发展,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需要?

这些年,我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先是心理治疗师的培训,而后开始面对公众上课,有时给企业家上课、给高管上课、给政府的公务员上课,我越发发现这个理论的好用!

凯根理论说,人有两种核心的动力:

►一种是自我独立发展的动力,这像是人的自恋发展的动力;

►而第二个动力,人需要跟别人连接,需要归宿。

这两种动力,交织在一起,时时要求一种整合,整合结果,于是形成了暂时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层次。而自我意识的进化,实际上是呈螺旋式上升的。



一共有0、1、2、3、4,5这样几个阶段。有些阶段,个体人格表现出更多独立的,自尊的,自恋的特点。

►看左边这一段,2、4这个阶段,他像是在发展自己的自我,自恋、自尊的那条线。

►右边这一段,1、3、5阶段,更多显示出集体的,亲密的,连接的特性。
 
于是当我们看一个人,这个人看起来特别独立,特别自尊,不一定是他的个性使然,有可能是因为他发展到了2、4这些阶段。

比如,青春期很叛逆很自我,他只是在一个特定阶段而已。在另外一些阶段,他可能变得更看重合群,融入集体当中。
 
这些阶段,沿用翻译“领导者的意识蜕变”一书译者陈颖坚的翻译,又可分别有如下名称:
 
►第一阶段:魔幻自我
►第二阶段:以我为尊
►第三阶段:规范导向
►第四阶段:自主导向
►第五阶段:内观自变

https://image.ipaiba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80529-1527607941895077502.png

发展阶段,还可以用前习俗、习俗、后习俗这种大的分阶段法。

01
前习俗阶段

社会化还没有成功,就是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如果深入进去看他的认知方式,人际关系处理模式,其实还非常幼稚,甚至没有办法胜任社会生活,这就是“以我为尊”之下的阶段。

02
习俗阶段
 
习俗阶段,这个人社会化完成了,看起来社会功能比较好,事业上,家庭上,相对来说似乎都是胜任的。

他挺合群的,可能人家认为他是个好人的,如武志红说的,中国式好人。如果没有自我发展层次理论这个参照系,武志红对中国式好人强烈批评似乎有点过,因为中国式好人还是比中国式坏人来得好吧?(笑声)。

当然,如果从更高的阶段来看中国式好人,可能还不够好,为什么?因为有个后习俗阶段等着他了。这个习俗阶段,通常是“规范导向”阶段。

03
后习俗阶段

那么“自主导向阶段”到底是习俗化阶段还是后习俗阶段?这个不好说。要看个体所在的文化的习俗重心落在哪。

如果社会文化大多数不太鼓励自主的话,那么个体拥有这个特点就成了后习俗阶段了,如果社会文化很推崇自主、独立,自由,那么他就落在了习俗阶段。

“内观自变”,显然应该是后习俗的发展。我们文化中经常谈论的大我,无我,其实最切合的是这些高阶段的人生观。放在低阶段人身上来讲,经常变成所谓的“灵性逃避”,不落实处。


 
自我发展层次理论的精彩之处打破了中国文化如何如何、西方文化又如何如何不同这种简单思维,--打破了所谓的“东方文化不强调一个人与其他人分割的自我,而是强调一个关系中的自我”这样的陈述:

因为任何的自我都离不开关系的视野,就像任何的关系都离不开自我的视野! 

关键在于什么样的“自我”?什么样的“关系”?

自我发展层次理论精巧地将自主和连接设计为两极,任何人格的发展阶段都包含了对这两极的某种整合结果,只是,某个阶段可能看似以“自主”为重点,而另一个阶段,则看起来像是以“连接”为重心而已。
 
我们延伸来举个例子说明它的应用:

让我们想象几种不同的婚姻关系:

►在一种婚姻关系中,婚姻双方的自主性都让位于关系的稳定性持久性;

►而在另外一种关系中,关系的稳定性持久性则让位于双方的自主性;

►现在再想象另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自主和持久同时被整合起来。

如何才能达成第三种婚姻关系? 依照自我发展层次理论,个体需要爬过漫长的人格进化阶梯,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这不是某个文化的固有特质,而是文化的进化结果。显然,在现代社会,比起古代社会,这种可能要大的多。
 
下面,我再讲一个自我发展层次理论的精妙之处:
     
每一个自我发展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自我发展结构,叫主客体关系结构。
 
客体是什么?是自我经验中那些可以被你审视的,觉察到,思考到,处理到,抱持到,控制到,你觉得对它有责任的,这个东西就是你的客体。
 
而那些被你全然认同,融为一体,置身其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那种情况下,就是你的主体。

主体,它是一定没法知道的,因为它就是那个在运作观察着的。而客体,是可以被观察到的。

https://image.ipaiba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80529-1527608769488075011.png
 
主客体关系,看一下这个图,比较清晰。这个人被一个框,给框住了,这个框住的东西,没有办法审视看到的的主体部分。
 
下面的人,手里捧着球,已经从框框里跳出来了,把原来的框框---也就是他原来的主体,现在变成了客体,可以来端详它了。
   
第二张图跟第三张图有什么区别?第三张图有喜悦,距离更远,球变小了。还有什么?第二张,定睛看,抓着看,对这个东西似乎还没有把握,要很用力地看,这个圆还很大很大。
 
第三张,这个圆放在手上,很自若的样子,很喜悦的看。不同的发展阶段,原来是被那个主体框住了,逐渐可以来审视它,逐渐淡然淡定看它,这就是主客体变化过程这个概念的形象描述。
 
自我意识进化的历程就是这样不断把原来的主体变成客体,逐渐扩大我们的认识经验的旅程。
 
这对心理治疗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对而言,如果人的发展,越到一个高的阶段,相对整合了更多的东西,他理解其之前的那个低阶段就较为容易,比如,5阶段理解4阶段的人会比较容易,因为4阶段曾经是他走过的一部分旅程,3阶段,2阶段,1阶段都是。因此,他容易理解4阶段,3阶段;但是当然,1阶段因为走过的时间太久远,他可能已经忘掉了,所以也不容易。

但是,反过来,低阶段理解高阶段就会显得困难。依此,我们再次推出一个结论:

“心理治疗师为了完成他的促进来访者自我意识的进化使命,他自身需要进化自身的自我意识。”

https://image.ipaiba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80529-1527609214392039060.jpg

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文就要结束了,最后我们用解析一个常见的例子来管窥一下自我发展层次理论的应用:
 
这是一个爱情的例子:

女子说,“你真的爱我吗?有时我觉得你没有像我爱你一样爱我。”
 
男子回答:“当然我爱你啦,我不爱你,我还会在这里吗,我早就走了!你看看我为你所做过的事情吧!我们在一起做过好多事啊!你不觉得我们在一起时很开心吗?你知道我喜欢和你在一起,我当然爱你了。”
 
女子回答:“可是,为什么你不能和我分享你内心的真实情感啊,就是心里深处,你到底对我有什么感觉,你从不说。比如吧,我心里是怎么想你的,怎么感觉你的,好像这些都对你不重要!你从来不会问,你也不想去知道。我过去以为,我这些内心的思想感受对你很重要,但现在发现,好像不是这样的。”
 
这个例子很常见,对吗?
 
你怎么分析?你会不会说这女的想多了,女的都这样!从自我发展层次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这与性别没有绝对的关系,而是与发展层次有关。哪个在高一些的阶段?是这个女子!
 
为什么? 因为该男子可能在自我发展的2阶段。

因为他的心理化能力还欠发达:他虽然知道别人与他的想法不一(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自我发展的1阶段,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这种想法经常会模糊掉没有掉,变成:“我以为你是这么想的,你一定就是这样想的!”),但是区别于高阶段者,他对这究竟有什么不同不感兴趣。

他对人的内心,那种种复杂的感受、想法、逻辑,不感兴趣。他更多以做事情的方式和人进行连接,就好像他还未发现人居然有复杂的心灵这样一种东西的存在!

他的依恋需要基本是跟对方在一起就行了,在一起做事情;我给你这个东西,你给我那个东西。宛若交换一般。
 
该女子可能在3阶段,她的心理化的特点,开始凸显出来了,开始对人心有很多好奇,有很多复杂的理解。她们开始需要交流思想!

通过交流思想来获得一种共同体感!

3阶段的渐渐深入到一些点,有时似乎会带来更多困惑和矛盾,但是这其实是进化中的必经之路,切勿和心理病态混为一谈。解决这种困惑,不是“不要想太多!”而是“学会正确地思考!”
 
以自我发展层次理论的角度去看人生,我们许多观念可能会被颠覆,这毫不奇怪,因为自我意识进化的道路就是这样在困惑,挑战中渐次前行的!
 
第一季终

图片来自网络 / 编辑:纸小鸢   


韩  岩
新人本整合心理学
https://image.ipaiba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80521-1526903497909038915.jpg
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参与更多读者讨论
联系新人本群客服

  

优质内容筛选与推荐>>
1、软件工程 案例分析
2、下滚导航条自动隐藏,上滚显示
3、centos6.x修改SSH远程端口
4、腾讯云备案的一点经验
5、WaitForSingleObject的作用[转]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阅读
    好看
    已推荐到看一看
    你的朋友可以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认为好看的文章。
    已取消,“好看”想法已同步删除
    已推荐到看一看 和朋友分享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分享你的想法...
    取消

    分享想法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

    发送中

    网络异常,请稍后重试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