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技术经理朱赟:这6点,让你从技术骨干到优秀Leader


原创: 朱赟、池建强 【微信公众号:InfoQ】 4月30日

作者|朱赟、池建强

编辑|Monica

朱赟:大家好,我再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朱赟,英文名 Angela,大家都喜欢叫我“安姐”。在美国读完计算机博士后,先后在 Square、Airbnb 工作,主要是在支付领域发展。另外,我个人有一个公众号,叫嘀嗒嘀嗒,可能很多人知道我是通过我的公众号。

池建强: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直播现场,上次直播是和二爷,这次安姐来了,二爷和安姐是我们早期极客时间的两位专栏作者。极客邦和安姐渊源比较深,我们在 2015 年去 Airbnb 访问的时候认识了安姐,后来有了很多的交际,包括之后她开了一个公众号,又在我们这边写专栏,我们在专栏的基础上出了一本书。今天这场直播是机缘巧合,一是安姐从硅谷回来,二是安姐也是 QCon 峰会的讲师。

这次直播的主题是“如何从技术不断升级为优秀技术 Leader”,主要包含以下六个话题:

  1. 技术管理者要不要一直精通技术;
  2. 技术人要不要懂产品和业务;
  3. 技术转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坑;
  4. 技术管理者最终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素质;
  5. 管理时应是事无巨细,还是充分授权,该如何平衡;
  6. 谈谈 AI、区块链的一些看法,及其应用场景。

1技术管理者要不要一直精通技术?

朱赟:技术人转管理后要不要一直精通技术?这里面的“精通”是一个词,也是两个词。精就是说,你事无巨细,很多的事情你会在第一时间知道它所有的细节;通的意思就是你可能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知道它的脉络,知道它的来龙去脉,但是你不一定非要知道很多的细节

所以,我觉得随着你从技术人往管理人方向转的时候,在通的方面,你可能会有一些提升,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去做,而是同时带领着一个小的团队去做,或者甚至是中等、大团队。这样你接触的东西更多,你会把更多的点连通到一起,所以从通的方面来说,你可能会有一定的精进。

但是从精这个方面,因为毕竟人的能力、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当你把很大一部分的时间放在管理上,你就没有那么多时间自己去写代码,去针对一点点细节去啃。所以,在精这一方面,你肯定是会有所折中及退化的。

我觉得精通还是会精通,但是可能会随着从技术转管理的过渡,精会降低,通会提高

池建强:我知道你早期在 Airbnb 的时候,是一个人可以顶好几个人。那时候你带领着一个很小的团队,但好多事也是自己做。这个团队,比如说从两、三个人,扩展到十几个人,管理的方式或者程度应该是不一样的,管理和技术占用你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2那,这个过程是怎么去平衡,怎么过渡的?

朱赟:其实,从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到开始带一个比较小的团队,比如三、四个人,到后面再带更多,像现在十几个人,一直是有一些变化的。我分享下这一路的转变中出现的困难。

第一个阶段:刚转管理的时候,带领两三人团队

我是技术人出身,做技术比做管理的时间要长得多,那对我来说,单打独斗的时候反而是完全由着自己的心去做一些特别喜欢,所有的事情都在你自己的控制之中。等你转到管理,带两到三个人的时候,这个过程也是非常好的。因为很多时候你可以去帮助别人,大家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完。

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坎儿。转变不过来,很多时候还是什么东西都想着自己亲手去做,比如说我带那两三个人里面,如果他是个新人,或者说他在某一方面的技术对他来说还是比较新的话,我会忍不住,想冲上去自己把这件事情做了算了。因为你教别人把这件事情做到你满意的程度,可能要三天,但你自己动手,可能只要三个小时。

所以,在最初转管理的时候,很多时候,你就不想花那个时间,你就非常抑制不住冲动要冲上去自己做。但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有时间自己全做了,而且到了一定的程度,你就不可能做更大、更多的事。

第二个,对你周围的人来说,自己冲上去做,对他们的帮助和成长是比较小的

第二阶段:从三、四人团队到十几人团队

这就又面临一个完全不同的挑战。虽然在带领三、四人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学会放权,把事情分配给这三、四个人做。但等有这么多人的时候,你不可能事无巨细,每件事都自己去管,所以,另外一个挑战就是,要带一些能成为你左右手的小伙伴,让他们去承担一部分事情,就 COPY 你之前带领三、四人那样。这样操作,你还是能保持之前带着三、四人的状态。

我记得在一本管理的书讲到过,最好的管理,是一个人带三到六个人,超过这个人数,很难说真的能花很多的时间在团队上

池建强:关于上面这个问题,我和安姐看法上稍稍有一点区别。本身我工作时间比较长,大概有 20 年了吧。我觉得这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程序员慢慢成长,一直会精通技术。我个人早期的时候,就和安姐这个阶段有点类似,你要带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团队,这时候你可能是技术最精通的,很多人遇到问题都会来找你,这时候你会成为团队发展的瓶颈。你需要像安姐刚才说的,去放权,慢慢把自己很多东西输出给团队,帮助团队成长。你的团队成长了,整个公司也好,个人也会更好,才能做更大的事情,这是一个良性的正向循环。

然后,到了下一个阶段。前一阵开了一个课叫《技术领导力三百讲》,第一篇文章的其中一位作者分享:你到研发总监,或者技术总监这个层次,可能会更多的偏向这种产品和业务,要去研究怎么通过技术更好得促进产品和业务的发展,这样你的精力就不会是在精通技术上。还有更胜者,就像我这样,在规划产品、做业务,就是看怎么能够让我们的产品成长的更好。

管理者要不要一直精通技术?

这个应该是分阶段的。但有的人就是会偏技术,有的人会像我现在基本上会偏向于产品,包括经营、运营等等这些层面的事情

3有观众问,Airbnb 加班多吗?

朱赟:没有强制性的加班。很多时候,你可以说它是一个自发自觉的加班。在一个产品的开发过程,相对应的,工程师的工作量会类似于一个小山坡这样的梯度。初始阶段,有很多设计、产品之间的多分迭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没有太多的代码及技术可做,因为很多东西还未敲定。在最后敲定阶段,你就会进入一个开发高峰期,就是你有大量的代码要写。写完了到后期,开始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应该叫 Run out,一点一点开始做测试的时候,你的代码量又开始降低。对每一位程序员或者工程师来说,你在某一段时间有更多的工作,某一段时间会轻松一点。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调整。

池建强:在安姐的专栏和新书里,都是有针对这方面的讨论。大家可以去订阅安姐的专栏,包括现在我们可以买这本新书。打一下广告,现在购买这本新书,有可能获得安姐的签名本。刚安姐在我的办公室签了一百多本。

《跃迁:从技术到管理的硅谷路径》

一书已在极客商城独家上市,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快来扫码下单吧!

4技术人要不要懂产品和业务?

朱赟:先说转,就是技术人转产品,我身边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二爷。二爷就是成功从技术人转型为产品。再往前有张小龙,他们都是技术转产品。技术人转产品肯定是有绝对的优势的,打个比说,你是一个技术人,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是要把两个盒子非要装到一个看起来比较难装的盒子里。如果用技术去解决,你可能会想到,我是不是把那个大盒子拆一点点,或者说两个小盒子怎么样去放它的位置,但是如果你真的是懂产品,你就会跳出技术的那个框,从一个更高的用户角度去思考,可能我就把里面的那两个小盒子就给它拆开,就好像你买了东西,你可以不要包装,再放到袋子里,就能放得进去。

只有懂产品,就可以不用技术轻松地解决一些问题

技术人经常会说,钻到牛角尖里面去了,或者说是钻到洞里面,就是说你沿着一个技术问题,一直去求最优解,很容易变得异常复杂。但如果你跳出技术人的思维,从产品的思维,或者从整个用户的角度,可能会冒出一个不用技术的方案。

刚才提到是利,利是显而易见的,大部分人都能够同意这个观点:技术人懂产品会有很多优势。

弊端,第一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过于去思考产品,设计上面的一些东西,你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深扎一些技术

第二点:技术人毕竟没有产品背景,即使你觉得你知道了一些,还是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去听专业产品人、设计人的意见,虚心学习。因为可能你觉得你懂那个产品,其实是把这个产品往一个不是那么对的方向上带。一个误区:你觉得你懂,但其实你根本就不懂。

池建强:我看有观众留言问,到底技术要怎么去转产品

实际上技术转产品,有两个层面,一是技术人转产品,比如像二爷这样的,他是最早做嵌入式开发,发现自己在技术领域没有什么天分,他确实没有天分。二爷可能很早意识到了这点,最后从技术转成了产品,转产品以后,他并不是像张小龙这样发展。张小龙最早做 Foxmail,后到了腾讯做腾讯邮箱的时候,他已经完全转成了一个产品负责人,后来做微信,他负责的就是很独立的一个微信事业部。而二爷,他是从一个年轻的产品经理,一点点做,后续的东西和技术上是不太沾边,他就是比较纯粹的一个产品经理,到现在是无码科技的联合创始人。

而,安姐是在技术领域是非常有天分的一个人,学习能力特别强。比如说 Deep learning 这本书,我就看了前沿,看不太懂,但安姐大概就花了几天时间,就把这本书的 2/3 看完了。这个是不能比的。

另一个角度,技术人要不要懂产品和业务?

技术人,并不是说一定要转成产品经理,而是说,我懂了业务、懂了产品之后,可以和产品经理有更好的配合。比如说安姐在 Airbnb 做得并不是 Airbnb 的那个客户端,做的并不是那样一个 2C 的产品,她做得主要是支付,支付系统并不是 2C,它也不会卖给 B 端用户,它是属于公司内部的系统。那可以说它是业务。

那这个问题就换成了我们要不要懂产品的业务?

据我了解,安姐对整个支付业务是非常精通的,就任何一个点、设计文档,把它拿过来,安姐基本上都可以看出哪些地方写的不好,或者哪些地方写的好。她的技术能力是非常强的,在业务领域也是十分精通

这样的话,她几乎可以充当这个产品经理的角色,负责整个团队的项目,进度及业务,这当然是非常好的。国内的技术人,有时候会在这方面弱一些,特别强调产品经理的职能。比如说前几天我问涛哥这东西很容易改,为什么没做呢?他反馈:这个需求产品经理没有提。

就是产品经理不提,他们就不做,即使有时候觉得这个应该做。

千万别给自己划边界

我们做极客时间 APP 的时候,开了两个产品专栏,一个二爷的,一个 FaceBook 的女产品经理,她给我们分享国外是如何怎么做产品开发的。这是我们希望的,希望工程师能够更理解产品,实际上做技术、业务的时候,才会更好的和产品经理配合

5技术转管理有哪些坑?

朱赟:我觉得有挺多的坑,我在书中的不同文章也提到过,主要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两个,一个就是当你带到的人比较少的时候,你要学会放权,怎么样让别人跟你一起做,而不是说你比别人做得快,你就帮他做了,甚至哪怕你比别人快个几倍。

第二个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坑。当你开始带大团队的时候,如果你不开始 培养一些得力助手,帮着你去带人,你会变得非常的累。这也是我到现在,还在不断的改进的地方。

第三点就是,大家可能有时候都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 对一个人的评判经常会变成静态的,就是说你觉得这个人这一方面的能力不行,或者在那个方面有欠缺,就会导致你在下一次分配工作的时候,你会比较、担忧,把这些工作分给他是否能做好?

其实每个人都是在成长的,就是说你不要用一个固定的眼光去看待别人。一方面,每个人都是需要犯错空间的,哪怕他上次犯了这样一个错,导致这件事情没有做好,如果你给他足够的帮助,下一次他还是有可能能做成,甚至做的更好。

记得我看过一本书叫《特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节课》,里面有说到,其实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一个工程师、技术人、产品人,做不好事情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不会做,二是他没有动力不想做

那作为管理人,一方面,就需要你给与他一个机会或者带着他做,教会他这样的本领,可能现在他不会,下次就会了。如果他是因为不想做,或者没有激情做,那作为管理者,则需要激励他,让他更有动力把事情做成做好。完成这个是需要两个方面努力的,一是你要有动态的眼光,二是你要去做一些支持和帮助,帮助员工成功,往成长的方向去引导。

池建强:看到两个问题,一是安姐这本书是不是适合刚入门的程序员或者工程师?

我来回答下,安姐这本书分了五个部分,从技术到管理,也包括硅谷的生活及她成长路径。我觉得是非常适合初中级的技术人去阅读的,大家可以去买书,或者买专栏。

有一个问题是,我是一个技术 Leader,我也愿意授权,事实上我也授权了,但最后发现团队并没有把事情做好。安姐是怎么看?或者怎么去处理?

朱赟:这个得包含好几个方面了。

1. 如果你交给别人,别人没有做好,可能是他不会做,可能是他没有这个动力去做,你是不是在授权之前就确保这两个问题都已经解决掉了?

2. 有没有给他激励机制、奖励?惩罚,我们很少用。

3. 是否有一些外在不可控因素,进度受到阻碍。

首先作为放权的人,自己要去反思,到底是哪个方面让这个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你放权之后,要给到他所有的支持,这个支持就包括他遇到这些他不可控因素的时候,你是不是可以帮他去排除这些障碍。

从另外一个角度,在放权的过程,不是说这事我交给你了,我就不管了,而是说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你要清楚他的背景是什么,能力怎样,可能欠缺什么,你要给他哪些帮助,需要制订一个计划,然后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去跟进,看看他是不是按照你的进度在进行。

因事而异,这件事情是不是有给他犯错的空间,可能有的任务非常关键,是绝对不允许出错的,这个时候你更需要自己手把手去带,更紧密稿频次跟进。

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外加紧密跟进。

放权,不代表就不管不问了。

我还想补充一点,你要跟对方有一个双向的、非常开放的交流,不仅是你从上往下地下达你想要的意愿,你想要的结果,同时,你也要鼓励他,在他遇到问题、有任何的想法,甚至是置疑你这个方向对不对的时候,给他空间和机会去表达他的想法。

双向交流,可极大程度地降低犯错成本。

6技术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朱赟:技术管理者的素质,包含硬性和软性两方面。

硬性素质,就是大家经常技术功底要扎实,这样才能帮助团队做出比较正确的选择,或者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你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所有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

软性素质,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有高一点的情商。

但,我认为作为技术人员更重要的素质,第一个是责任心,因为管理,尤其是技术管理的时候,你管理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做技术的这些小伙伴。责任心就显得很重要:一是要把事做好,二是要把人带好。技术人更擅长把事情做好,但把人带好,不是你自己成长,项目做好就够了,更要关注别人的成长。这些都基于你有一份责任心。

第二就是开放的心态。不要觉得什么事情你都懂,懂的最多。很多时候人都会犯错,尤其是在你自己都不能意识到的地方。因为你的性格、背景、认知会有一些偏见,不一定什么时候你都是对的。那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别人的意见,愿意接受自己就是随时都有可能犯错的情况。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最后一个,就在我刚刚转管理的时候,我的 Manager 的 Manager 找我谈话时和我分享了这样一件事,你作为一个技术人,如果一个程序写错了,或者说是一件事情做错了,那还是有挽回的余地。但提建议或者指出错误,方法不得到的话,可能对别人就是一个永恒的伤害。因为,你在处理的不是一个技术,不是一个能改的 Bug,而是人。作为管理者,要有这样一颗心,愿意去给对方最好的支持,然后倾听,帮助对方

池建强:我个人认为,首先你是一个技术管理者,那懂技术是基本素质。

另外一个就是管理能力,这个和人的个人素质,包括天性、情商等都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一个人情商非常好,那管理这个东西也就没有什么特别难学的,只要你去实践,然后跟更多的人打交道,读一些书,就可以了。

很多这个技术人转管理者的时候,在情商方面,或者是社交沟通方面可能会有些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历练少。你得要自己主动去磨炼这些东西。

第三点就是 对技术的纯真性也是比较重要的,就是你要去决定公司采用什么样的技术体系,就是比如说我最早的时候,我做 Java 比较多,那我到另一个公司去接管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用 PHP,虽然 PHP 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但是我不懂,我可能就会要求团队说,我们把一些服务从 PHP 转成 Java 去写。这时候你可能不是从技术角度,或者是从业务角度去考虑,而只是从你自身的一些技术背景。但你看安姐她就没有这样的顾虑,因为她什么语言都会。

朱赟:PHP 不会。

池建强:有人问,学历对技术人、工程师来说,升值、拿 Offer 影响有多大?

朱赟:首先学历不等于能力,学历高不一定能力强。但是学历有两个用处,第一个,它在很多时候是敲门砖,比如说你想去申请一些特别火的公司,当年我们申请 Airbnb 的时候,HR 在过简历这一阶段就会刷掉很多人,并不是说被刷掉的人能力就一定不够,但只是因为就那么点坑,而且他要快速筛选。可能就是这样一个场景,投简历是一千个人,有一百个人有很好的背景,HR 只要招十个人,那 HR 就会从这一百个人里面挑十个人,把剩余的九百人删除。从招聘的角度来说,这样更有效率,并不是说就完全否认这九百人没有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历绝对是一块敲门砖。

一是因为可能公司内部有些校友,受过的教育是一样的,优先录用。

二是因为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的应试教育,到后面也有很多考试。考试证明了你的学习和通过这种检验的能力,也就说你能把考试这件事情做好。很多事情都是相似的,至少说明你有学习能力,你有恒心能够坚持,这就是敲门砖的一个用途

三是,从某种方面来说,这是敲门砖的一个延伸,就是说学历给你自信心,你递简历或者跟别人提起的时候,你会更有底气,尤其是你刚刚进入业界,刚毕业不久的时候,这个影响更大。知道这一点之后,你要考虑的就是如果在没有很好学历背景下,你该怎样去增进自信心,怎么样让你自己更有底气。

总的来说,学历就是以上的用途,但,还是要强调学历不等于能力,尤其是你工作了一两家公司之后,别人可能都不看你学历了,他可能只看你在前面几家公司做过哪些事情。学历,开头是敲门砖,之后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了。

池建强:有读者问,如何接手别人的一些技术债务

朱赟:接手别人的技术债务,很多时候是最容易做的事情。你最好去做一些评估,去了解这个人来龙去脉,去问一下,为什么他们之前做成了这样?当你理解的时候,也许就能帮助你做下一步的判断。

是不是当时我去做这个技术债务的限制已经不在了,也就是说我可以把这个债务给清除了,还是说这个限制仍然在,我现在是不是应该,首先把这个障碍扫除,然后我才能把技术债务清除。

另外一个,是因为这个系统是八九年的老系统了,每一年因为产品特性的增加,就会在上面加一点补丁,再加一点补丁,你就可以想成你开始搭了一间房子,你发现少了一个车库,你搭个车库;少了一个厨房,你又搭个厨房……这样没有规划的系统,技术债务并不是因为任何一个设计,或者实现有问题,而是因为这样经久地往上加补丁引起的。这种时候你就要去想,怎么样去重构。

接手一个老系统的时候,第一是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现象;第二是想怎样做才是正确地处理这样一个债务

7程序员如何学英语?

朱赟:当年我学英语的时候,读和写是更早的进入一个比较熟练的程度,听和说是相对后期一点。因为我们当时出国还要考托福听力的。

英语进阶有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你不能有生的单词。因为有生单词的出现,对你读还是听都会有理解障碍。词汇量一定要够,死记硬背,不管你是聪明还是你逻辑推理能力多强,这都是你避不开的一个砍。我记得我当时就是边走路边背单词,现在有很多很好的 APP 帮助你一天有规划的背 50 个单词。长久保持,一年之后你的词汇量是相当惊人的。

第二阶段,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练习英语。我会把我比较喜欢的小说换成英文的,强制着自己去看。看英文版图书的时候,可能一页你要查二三十个生词,但一路查、一路坚持翻下去,你就会把它读通了。

这可能不是一本技术书,因为技术书本身内容就不是太想读,加上很多的生词,你就更不想读了。比如说我早期读的有 7 本英文版哈利波特,一本书翻下来,就花个两三天。

8谈谈区块链、比特币的看法,及在未来的应用场景?

池建强:从去年开始,比特币就非常火,整个区块链技术就会非常热,包括极客时间上的区块链专栏,有非常大的订阅量,耗子也写了关于区块链的系列技术文。我想问下安姐,你对区块链这种技术形式有什么样的看法?它在未来的应用场景会是什么样的?

朱赟:首先就是区块链基础理论部分,不管是密码学、整个网络的部署,还是协议,这些都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我接触区块链不是那么早,可能也就近一年的时间。比特币特别火的时候,很多人去关注,那个币现在是牛市还是熊市,还是谁又在做什么 ICO 了?

确实让我的好奇是,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第一会想去了解的还是它底层是什么样子的,技术原理是什么。所以,我最先去做的几件事情是:

  1. 看白皮书。但白皮书太浓缩了,很多的东西是一下子看不过来。
  2. 看原码。直接去看别人的原码还是有一点困难的,推荐大家一本书,叫《Master Bitcoin》,这本书很好,它解析了整个代码的每一块是做什么的。看完一遍之后,对于底层所有的技术,你就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

池建强:那你觉得它在哪些应用场景下会有非常好的发挥?

卖个关子,可直接看视频哦~

池建强:很多读者想知道安姐一天是怎么过的,比如九九六下班以后,如何提升自己?

朱赟:因为我家里有两个小孩,早上一般六点钟起来,给他们弄早饭、午饭,然后把他们送到学校去,我再去公司。每天去公司,单程就一个多小时,后来我就把这段时间用来读书,就这样保持五年了。因为在车上没有任何人干扰,你也不可能做任何别的事情,反而更有利于帮助我更专注于读一些书。这基本上是我每天上下班在路上,一天三个小时努力去做的事情,有的时候也会回回 Email。

工作的话,我基本上九点半到公司,走的时候五点半到六点的样子,回家把小孩安置好。他们八、九钟睡觉了,我还会接着工作或者学习到 12 点左右,差不多是这样。

池建强:那学习新知识,如何快速的找到重点?

朱赟: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一样的,追根到底,你要对它底层的原理先了解,还是要花功夫把一些非常底层的理念学扎实了。这样,你就好像武侠里的大侠,先修内功,再练招式。

池建强:之前在 QCon 上海,耗子也谈到了这个事情,有时候觉得你没有办法快速掌握一门看起来是比较新的知识,原因是你的底层技术不够强悍。就像安姐说的,你的内功没有到那个程度,你很难快速掌握一些东西。

朱赟:大学里非常基础的那些课程,传授的底层知识是很有限的。耗哥也说过,花一点时间把这些东西打扎实是事半功倍的。

池建强:国内外的技术人经济上不太一样,国内的路子比较野,但最终他掌握了很多技术,还是会回来打底层基础,让自己的底层技术能够更扎实一些。

优质内容筛选与推荐>>
1、左侧宽度固定,右侧宽度自适应的方法
2、seo知识技巧-关键词密度选取技巧
3、软件测试概念篇一
4、zabbix和iptables的nat表结合使用
5、被逮到一个初始状态考虑不周的Bug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阅读
    好看
    已推荐到看一看
    你的朋友可以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认为好看的文章。
    已取消,“好看”想法已同步删除
    已推荐到看一看 和朋友分享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分享你的想法...
    取消

    分享想法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

    发送中

    网络异常,请稍后重试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